富士康徹查需補稅1800億? 緊急辟謠
11月2日,富士康科技集團發布聲明稱,近日網傳“富士康被徹查,需補稅1800億,約2萬足球場的土地將被收回國有”等內容的消息,均為謠言。
該聲明稱,個別自媒體無端造謠生事,肆意捏造事實,在多平臺渠道發布失實內容,嚴重侵害了集團聲譽,造成了極大負面影響,性質極其惡劣。富士康始終堅持合法合規經營,目前,集團生產經營正常有序。集團將保留對相關謠言發布者和賬號追責的權利。
此前,有博主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,富士康將補稅1800億元,部分土地被回收,而富士康也開始改革,宣布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和周末雙休制度。該博主表示,蘋果公司也對這樣的處理結果因此松了一口氣,因為富士康是蘋果的代工廠之一。
在社交平臺上,不少自稱富士康方面的員工駁斥了這一觀點,稱“正在加班,并無雙休“,也有來自深圳富士康員工稱,其所在的iPEBG事業群正做五休二,“產能上來了,往年11月、12月也不怎么加班,但今年似乎來的早了些。”
富士康印度工廠擴編16萬人
據外媒報道,2023年全球約有12%-14%的iPhone在印度生產,到2024年這一比例將增加到20-25%。蘋果公司計劃在未來4-5年內將其在印度的生產規模擴大5倍以上,達到400億美元左右。
今年10月底,蘋果提供給公司注冊處(簡稱RoC)的信息顯示,2023財年,蘋果在印度的業務營收達到近5000億盧比,銷售額增長48%,達到4932.1億盧比,凈利潤飆升76%,達到222.9億盧比,這是該公司在印度過去5年里凈利潤增長最快的一次。
蘋果分析師郭明錤分析稱,蘋果的供應鏈合作伙伴富士康繼續在印度生產,印度塔塔集團最近收購了緯創在印度的iPhone生產線,都是導致這一變化的原因。據外媒報道,蘋果與富士康、和碩和塔塔集團合作在印度生產iPhone。其中,富士康已在印度投資了5億多美元,以提高其制造能力。
2023年全球約12%-14%的iPhone出貨量在“印度制造”。在印度的iPhone產能中,富士康擁有75-80%的產能。從目前最 新的消息來看,為了進一步開拓印度市場,鴻海集團加大了對印度的投資,并計劃擴建清奈廠區。近日,鴻海集團宣布將在印度清奈廠區進行大規模擴編,預計員工數量將從目前的4萬人增加到20萬人,增加了16萬人。
這次富士康印度廠區擴編,轉移印度的決心非常大。網傳富士康員工爆料:不再加班,部分樓層已開始拆除生產線!原因是蘋果客戶砍單導致產線減產減員!此前有媒體爆料,深圳富士康已經拆除了8條產線,并解雇了不少新員工,對于老員工開始鼓勵休假,而富士康卻在印度正在瘋狂招工。
作為一家上市公司,富士康的經營決策既受市場因素影響又受股東因素影響,在享受完中國大陸優惠政策后,富士康把工廠搬到了美、印等地,并關閉了近 20 家工廠。據分析,2024年富士康在鄭州的生產規模將減少約35%-45%,在太原的生產規模預計將減少約75-85%。
目前,蘋果公司25%的利潤來自中國,據日經中文網拆機報道,iPhone15系列的中國大陸零件價值(2%)已經是整機總價的零頭,而富士康的核心營收是來自蘋果,一直是跟著蘋果的大戰略走的,蘋果公司把產業鏈遷移出中國大陸已是明顯的趨勢,富士康亦步亦趨。但富士康深耕大陸多年,廠區達到40多個,其員工總數超過100萬。如果富士康要遷移出大陸市場,也是一時完成的,這個過程要二三年的時間。
如果富士康走了,大陸是否再造一個“富士康”?
富士康跟隨蘋果公司的腳步轉移出大陸,在二三年的時間內,大陸是否可以再造一個“富士康”呢?其實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的來分析,一是再造一個“富士康”為誰代工和服務?二是目前本土大陸企業中誰最為希望成為“富士康”第二?
我們來分析第 一個問題,蘋果公司走后在大陸留下龐大的消費電子產業鏈,誰能支撐起來呢?目前來看,隨著華為解決了芯片問題,加上鴻蒙系統生態鏈,最有希望的撐起這個電子產業鏈,并且被蘋果拿走的大部分利潤也會留在國內,讓大陸消費者以及龐大的電子產業工人享受這一波紅利。而蘋果公司25%的利潤來源于中國大陸市場,如果蘋果不愿放棄這么豐厚的市場,又不可能不愿讓出一些利潤,所以它可能會讓大陸廠商繼續代工部分產品,份額只是起到安慰大陸政府及民眾,所以,未來大陸眾多零部件供應商主要供應華為以及其他終端品牌商,而蘋果公司被邊緣化。
第二個問題,目前大陸廠商最有希望接替“富士康”的有立訊精密、比亞迪、和碩等企業,富士康留下的巨大的代工空白市場,不會被一家吃掉,到最后可能形成3-4家企業共同代工的局面,至于富士康會不會全面退出大陸市場,目前還不好說。
在當下,業內認為,郭臺銘參選實際等同于保送頑固堅持“臺獨”立場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上臺。這無疑對富士康在大陸的業務造成了巨大的不確定性。
在當下,業內認為,郭臺銘參選實際等同于保送頑固堅持“臺獨”立場的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上臺。這無疑對富士康在大陸的業務造成了巨大的不確定性。大陸富士康各地工廠被兩部門稽查或許與郭脫不了干系。
總之,將來幾年,代工市場的格局或將發生巨大變化。富士康的撤出并不會對華為、立訊精密、比亞迪、和碩等代工廠造成太大的沖擊。雖然富士康在中國代工業務中占據主導地位,但華為已經逐漸嶄露頭角,成為大陸“果鏈”中的重要一環。華為的成功經驗表明,中國不僅有能力填補富士康的空缺,還能夠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。立訊精密、比亞迪、和碩等廠商的快速崛起也證明了中國代工廠的實力和潛力。相比之下,富士康的撤出只是一個局部性的調整,而中國代工廠的整體能力不會受到太大影響。
對于蘋果來說,中國大陸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市場。多年來,蘋果一直在中國大陸進行大量的代工業務,而富士康一直是其主要合作伙伴。然而,隨著中國科技水平和產業鏈的不斷發展,中國大陸有望成為一個更加穩定、更具確定性的代工地。
未來幾年,中國大陸代工市場的格局或將發生重大變化,中國代工廠有望取得更大的份額。